陶瓷器(ceramics),也作陶磁器,一般稱為陶瓷,是用泥(陶泥或瓷泥)勾水成泥漿,製成器皿的形狀,待乾燥後再放入爐燒成一件件器皿的工藝。製成品會叫做陶器或瓷器。陶器一般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瓷器則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需經過高溫(約1200℃–1400℃)的窯內燒製。

陶質材料:與瓷相比,陶的質地相對鬆散,顆粒也較粗,燒製溫度一般在900℃—1500℃之間,溫度較低,燒成後色澤自然成趣,古樸大方,成為許多藝術家所喜愛的造型表現材料之一。陶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黑陶、白陶、紅陶、灰陶和黃陶等,紅陶、灰陶和黑陶等採用含鐵量較高的陶土為原料,鐵質陶土在氧化氣氛下呈紅色,還原氣氛下呈灰色或黑色。

瓷質材料:與陶相比,瓷的質地堅硬、細密、嚴禁、耐高溫、釉色豐富等特點,燒製溫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聲如磬、明如鏡、顏如玉、薄如紙”,瓷多給人感覺是高貴華麗,和陶的那種樸實正好相反。所以在很多藝術家創作陶瓷藝術品時會著重突出陶或瓷的質感所帶給欣賞者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因此,創作前對兩種不同材料的特徵的分析與比較是十分必要的。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