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部件是哪一年發射的?
國際空間站(英語: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縮寫ISS;俄語: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縮寫為МКС)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台,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於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Roscosmos)、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加拿大空間局(CSA)共同運營。
曙光號(Zarya)功能艙為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於1998年11月20日由俄羅斯“質子-K”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曙光號是國際空間站的基礎,能提供電源、推進、導航、通信、姿控、溫控、充壓的小氣候環境等多種功能。它由“和平”號空間站上的“晶體”艙演變而來,壽命13年,電源最大功率為6千瓦,可對接4個航天器。曙光號重量為24.2噸,長13米,內部容積約72立方米。它可以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連續飛行430晝夜。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