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蛄(mole cricket),是多種地棲性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螻蛄科昆蟲的總稱。又名𧕱(音同“轄”)、螲(音同“窒”),俗稱蠹蚍(度比仔),亦稱為剪柳仔(扒手的台語)、蜊蛄、蝲蝲蛄,香港稱土狗。常會與俗稱肚猴的台灣大蟋蟀混淆。分佈從地中海地區至中國、日本、台灣中南部等地,南到澳洲東半部及美洲地區。

體圓,頭很大,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黃色,長約三公分,有兩對翅膀,有尾須。前,善掘地,生活在泥土中。雜食性,嗜食農作物嫩莖,為稻麥害蟲。晝伏夜出,雄蟲每於日落黃昏時叫。

中國大陸上常見的分佈較廣的螻蛄有4種,分別是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東方螻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金秀螻蛄(Gryllotalpa jinxiuensis You & Li)、河南螻蛄(Gryllotalpa henana Cai & Niu)和台灣螻蛄(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一般入藥的主要是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藥用通常為螻蛄科昆蟲螻蛄的干燥成蟲和大個若蟲全體。華北螻蛄主要分佈在北方各地,東方螻蛄在中國各地均有分佈,南方危害較重。台灣螻蛄發生於台灣、廣東、廣西。普通螻蛄僅分佈在新疆。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