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師,是一種漢語詞語,讀音zōng shī。也指傳統宗師定義。釋義為指在某專業領域成就非凡上受人尊崇而可奉為師表的人。出自《後漢書·朱浮傳》。

1.為眾所崇仰,堪稱師表之人。

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使 孔聖 之言傳而不絕。 ” 唐 顏真卿 《尚書刑部侍郎孫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謂人文之宗師,國風之哲匠者矣! ” 宋 孔平仲 《談苑》卷三:“ 石介 ,字 守道 , 徂徠山 人也。文章學術,天下宗師,皆呼為 徂徠先生 。 ” 清 戴名世 《答張氏二生書》:“不佞自初有知識,即治古文,奉 子長 、 退之 為宗師。 ” 秦牧《藝海拾貝·眼睛的奧妙》:“ 晉代的顧愷之,畫過《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名畫,一向被人推為中國畫史上的第一位畫人物的宗師。 ”

2.尊崇;效法,以之為師。 《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後漢書·謝弼傳》:“ 謝弼字輔宣, 東郡武陽人也。中直方正,為鄉邑所宗師。”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十:“ 凝式雖仕歷五代,以心疾閒居,故時人目以風子。其筆跡遒放,宗師歐陽詢與顏真卿,而加以縱逸。” 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下》:“惟獻吉宗師子美,並奪其神。”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