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亞洲國家被稱為“獅城”?
新加坡的中文國名“新加坡”〔sin-ka-pho〕源自於閩南語對於英語名稱“Singapore”的音譯。其英文名則來自馬來語“Singapura”,繼而來自梵語“सिंहपुर”(IAST: Siṃhapura),其中siṃha意為獅子, pura意為城市,因此新加坡又被稱為“獅城”,其國徽和著名象徵魚尾獅也源於此。過去,“新加坡”一直用“新嘉坡”作為其獨立初期的通用國名。 1967年新加坡政府成立統一街名翻譯委員會,開始對新加坡的地名、街名進行統一工作。 1972年4月25日,“新加坡”正式成為國家的華文譯名。新加坡獨立之前出現不少衍生的國名稱謂,例如“星嘉坡”、“星加坡”、“新架坡”、“星架坡”、“石叻”、“叻埠”、“石叻埠”和“實叻埠”等,而外界也普遍以“星洲”、“獅城”或“星國”作為簡稱來描述新加坡。新加坡的別名有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獅城、石叻、叻埠[注 4]、昭南等。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