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哪個作曲家創作了無調性的音樂?
阿諾爾德·勳伯格(Arnold Schönberg,1874—1951年),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西方現代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1874年9月13日生於維也納,1951年7月13日卒於美國洛杉磯。自幼學習小提琴和大提琴,12歲開始作曲。作為作曲家,勳伯格主要靠自學成名。
勳伯格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1908年以前為調性時期。主要受勃拉姆斯和瓦格納的影響,作品充滿德國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氣息,並把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半音化創作技法發展到了極限。如弦樂六重奏《昇華之夜》(1899,於1917年改編為弦樂隊曲)、康塔塔《古雷之歌》(1900—1901)、交響詩《普萊雅斯和梅麗桑德》(1903)等。 1908—1920年前後為無調性時期,他開始探索一種新的無調性的音樂風格,標誌著他的創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
您對這一主題有什麼看法?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