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的是哪個國家?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英譯: Catherine II;港澳台譯:凱瑟琳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葉卡捷琳娜大帝(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英語:Catherine the Great)。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 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後即位。她主張開明專制、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參與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不斷擴張領土,使俄羅斯的疆域達到鼎盛。 1796年,因中風結束輝煌的一生。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當時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強國。其才幹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齊名的一代英主。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