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1192年至1868年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將軍的政府稱為“幕府”。故中文俗稱其為幕府將軍,在日本,也常簡稱其為將軍。原為平安朝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臨時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 “夷”其實是指曾在本州東部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愛奴族,阿伊努族),將軍一詞指軍階中的高級領導職。

徵夷大將軍為奈良時代至平安時代期間,被派遣至東國的高階將軍的一個稱呼。其後,以武家政權之稱的幕府成立後,也有將軍、公方、大樹、大樹公、御所等稱呼。與此相似的職位有徵狄大將軍、征西大將軍、征東大將軍。此官始自奈良時代,平時不常設,每有征伐由朝廷命將出征,大將有權自行開府。這一官職的早期公家朝廷有力的時候(奈良和平安時代),有多種名稱,不固定,如“持大使”“征東大使”“持節大將軍”“征東大將軍”“徵夷大將軍”等。當時的戰爭主要是平定地方叛亂以及徵發蝦夷人(所以“征東”)。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