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生物居住在蟻巢中?
螞蟻,古代又稱馬蟻或馬螘是一種真社會性的昆蟲,屬於膜翅目,膜翅目的其他昆蟲有胡蜂、黃蜂等。最早在1.4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就出現了,可能是從侏羅紀出現的原始胡蜂演化而來,螞蟻和胡蜂的主要區別是螞蟻的觸角呈膝狀彎曲,腹部有腹柄節,而胡蜂的腹部則沒有。
螞蟻屬完全變態,要經過卵、幼蟲、蛹等階段才發展為成蟲,大部分的物種在幼蟲階段沒有任何能力,它們也不需要,完全由工蟻餵養,工蟻要先把食物吃進去,然後再吐出來餵養幼蟲,成蟲之間也以這種方式交換食物,此行為稱作“交哺”(trophallaxis),幼蟲的發育需要一定合適的溫度,因此工蟻經常將它們搬來搬去,維持合適的生長環境,大部分螞蟻可粗分為三個階級:工蟻、雄蟻和蟻后,雌幼蟲發育成工蟻或是蟻后則取決於幼蟲階段的營養條件。
螞蟻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雄蟻和處女雌蟻在交配時有翅膀,雌蟻交配後翅膀即脫落,雄蟻在交配後會死亡。當開花植物逐漸繁盛後,螞蟻的種類開始多樣化。
除了南極洲及少數一些島嶼外,大部分的陸域生態係都有螞蟻,佔陸生動物生物量的15–25%。螞蟻在許多生態係可以生存的原因之一是真社會性,以及營造適合的微棲地(蟻巢)、覓食及禦敵的能力。螞蟻和其他物種的交互行為可以分為擬態、偏利共生、寄生及互利共生幾種。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