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種樂器曾被用於當做創造鋼琴的基礎?
大鍵琴(意大利語:clavicembalo;德語:Cembalo;法語:clavecin;英語:harpsichord),也稱撥弦鍵琴或羽管鍵琴,出現於14世紀左右,是一種從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巴洛克時期盛行於歐洲的樂器。它與小鍵琴同時並存流行約200年,到了18世紀時才居於鍵盤樂器的主導地位。根據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由於大鍵琴的發聲源來自收藏在內部的絯線,並利用琴鍵及其內置裝置令弦線撥動而發聲,因此被歸納為弦鳴樂器。其分類號為314.122-4-8。一般樂器分類法則歸入鍵盤樂器或撥弦樂器。
大鍵琴極大的缺點是無法使用手指直接改變其音量和音色, 終於使得在18世紀才發明的古鋼琴逐漸在18世紀末期取代了它過去在鍵盤樂器類的首要演奏地位。 20世紀隨著巴洛克音樂古風的再度流行, 大鍵琴又重新受到了關注, 世界各地音樂學院依然設有大鍵琴學習的課程和學位, 而且, 現在也出現了許多性能極佳的仿製或翻新過的古董大鍵琴。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