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個不是起源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之一?
古希臘人建築神廟的靈感來源於古埃及人,他們將埃及神廟的內部翻轉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為建築物的支撐。由於柱子外顯於建築外面,愛美的希臘人便發展出了體系完備的柱式結構,並且形成了多樣的風格。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古希臘建築固定格式稱之為“柱式”,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又稱陶立克柱式)是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公元前7世紀)。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階座之上,特點是柱頭是個倒圓錐台,裝飾簡潔,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與柱直徑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徵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人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特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和島嶼,上面住著講愛奧尼亞方言的希臘人。愛奧尼克柱通常豎在一個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徑的8-9倍,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富有曲線美。柱頂兩個左右對稱平列的大渦卷紋組成,兩渦卷之間的頸石被縮成一條很小的裝飾帶,令人覺得他的柱頂就是兩大渦卷,非常顯眼。這種渦卷來自東方,是紙莎草花紋或卷鬚草紋的變體,在東方化風格的繪畫中已常見,實際上上接近東方的愛奧尼亞人從東方學來的。這種柱身和渦卷使柱子顯得挺拔秀美。因外形比較纖細秀美,又被稱為女人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是公元前五世紀由建築師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發明於科林斯(Corinth),此亦為其名稱之由來。它實際上是愛奧尼克柱式的一個變體,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愛奧尼克柱更為纖細,只是柱頭以毛茛葉紋裝飾,而不用愛奧尼亞式的渦卷紋。毛茛葉層疊交錯環繞,並以卷鬚花蕾夾雜其間,看起來像是一個花枝招展的花籃被置於圓柱頂端,其風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為豪華富麗,裝飾性很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更多信息:
www.soh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