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相學家研究身體的哪個部分?
顱相學(Phrenology)是一種認為人的心理與特質能夠根據頭顱形狀確定的假說,比方說,負責掌管“記憶”的區域如果較為突出,這個人的記性就會比較好。顱相學現今已被認定為偽科學,雖然它的根據其來有自,包括大腦為人類行為之根源,且不同大腦區域可能負責不同行為表現或認知功能,但因由於顱相學缺乏實質證據,因此被判定為偽科學。德國解剖學家弗朗茲·約瑟夫·加爾於1796年提出了顱相學,之後在19世紀此學說曾風靡一時,尤其是在1810~1840年之間。 1820年,愛丁堡顱相學學會的成立使得愛丁堡成為英國顱相學之研究重鎮。 1843年,弗朗西斯·馬戎第(François Magendie)將顱相學稱作“當代的偽科學”(a pseudoscience of the present day)。但不可否認的是,顱相學影響了19世紀精神病學與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顱相學提出了大腦皮質定位的概念,奠定了現代神經科學的基石。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