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有哪位俄羅斯革命者?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蘇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
列寧是他參加共產主義運動後的化名,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並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同時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在1918年至1921年的俄國內戰時期,列寧為最大限度的保障蘇俄政權得到充分的物資供應,同時也嘗試直接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於是在1918年6月,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通過了實施“戰時共產主義”的政策。該政策主要包括:強制徵收農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即餘糧收集制),國有化所有大中企業,國家壟斷所有外貿活動,禁止商品交易並實行計劃配給制,對工人採用嚴格的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等。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很快就導致了經濟崩潰,到1921年,俄國的重工業產量只有一戰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的75%的人口,而莫斯科的人口也減少了50%。而餘糧收集制也嚴重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成為日後飢荒的主要原因。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