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學裡,典型的槓桿(lever)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當槓桿靜力平衡時,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可以透過改變動力臂或阻力臂長度,使輸入力放大或縮小,有著相當實用的功能,古希臘人將槓桿歸類為簡單機械。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就知道使用槓桿的原理來製作投槍器。考古學者認為,在古埃及4500多年前的金字塔時期,工人使用槓桿來移動、抬舉重量超過100英噸的方尖碑。中國戰國時期,墨子在所著作的《墨子》一書中,提到應用槓桿的概念。

大約在公元前330年,亞里斯多德在著作《機械問題》裡,對於槓桿有詳細的論述,並且基本而言使用虛功的現代概念推導出槓桿原理。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著作《論平面圖形的平衡》裡用幾何方法推導出槓桿原理,並且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