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最初是為了慶祝哪兩場戰爭?
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偉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凱旋的法軍將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築師讓·夏格倫的設計開始動土興建,但後來拿破崙被推翻後,凱旋門工程中途輟止。 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工程才得以繼續。斷斷續續經過了30年,凱旋門終於在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巴黎凱旋門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築(即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和盧浮宮博物館,巴黎圣母院)之一。這座雄偉的建築是為紀念拿破崙1805年1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稱為“星形廣場”。 1970年戴高樂將軍逝世後,遂改稱為戴高樂將軍廣場。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