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現了贊比西河上游?
戴維·利文斯通(英語:David Livingstone;1813年3月19日-1873年5月1日),英國探險家、傳教士,維多利亞瀑布和馬拉維湖的發現者,非洲探險的最偉大人物之一。
利文斯通一生致力向非洲土著傳揚基督教,以慰藉非洲土著的心靈,並深入非洲大陸各處設立佈道會,收效甚微;然而,他穿梭非洲內陸各個部落其間依賴奴隸販子的武裝保護,雖無力拯救被擄獲的奴隸,更堅定了他的信念:認為必須引入基督教、通商、文明到非洲的內陸才可能絕禁奴隸貿易。利文斯通於1858—1864年持續六年,得到每皇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兩次探勘——以結果來論斷:受限於他的能力及經驗,不能管理一個大型項目,是一個不稱職的領導者——政府終止了預算,探勘計劃以失敗告終。他個人繼續第二次的探勘尼羅河源頭的任務,最終未能找到非洲尼羅河的集水區,也未能完全拯救黑奴,但他深刻認識及呼籲,使世界注意到非洲奴隸販賣的悲慘,喚醒人類的良知,最終能在十九世紀結束前將英國議會於1833年8月28日通過廢除奴隸制(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法令,在日不落帝國的各殖民政府實施,在“意識上”終結了與人類文明共存的奴隸制度。
利文斯通在1873年客死異鄉,先前的探險中收養教化的兩個僕人——朱馬(Chuma)和蘇西(Susi)——他們兩人將他的屍體曬乾成木乃伊,連同他的日記,跋涉一千多英里,交給英國教會運回英國安葬。
在英國政府的資助下,1858年3月10日利文斯通從利物浦搭乘HMS Pearl出發,開始尚比西河遠征,5月14日抵達尚比西河河口。探險隊成員包括醫生約翰·柯克(John Kirk)與利文斯通的弟弟查理,他們搭乘蒸汽船Ma-Robert進入,9月8日抵達太特,並進入支流希雷河,1859年9月16日發現馬拉維湖。利文斯通記述尼亞薩湖周邊地區不像非洲其它部落,這里人口與農耕密集、種植多種作物,幾乎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精煉場、木炭燒製跟鐵工廠,他們的斧、矛、箭頭、針、手鐲、踝環等雖然不是出自最好的工藝,不過顯然也要相當技術;這裡也製造多種陶器和瓦器,頗有成為高度文明社會的潛力。 1862年1月探險隊回到尚比西河河口,在這裡利文斯通與夫人會合,然而利文斯通夫人在4月27日由於瘧疾病逝,對利文斯通造成重大打擊。利文斯通對於奴隸貿易的干涉觸怒了葡萄牙當局。 1863年利文斯通接到Earl Russell的信要終止探險。 1864年4月利文斯通抵達桑給巴爾,7月23日回到英國。尚比西河遠征跟利文斯通的其它探險比較起來沒有什麼重大發現,經常被當時的報紙視為一次失敗,造成利文斯通此後募得探險經費的困難。利文斯通將這次探險經歷收錄於《Narrative of an Expedition to the Zambesi and its Tributaries》,於1865年出版。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