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Vladimir Vladimirovich Mayakovsky,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蘇聯著名詩人。

生於格魯吉亞巴格達蒂的一個林務官家庭,父親是來自烏克蘭的哥薩克人而母親則是烏克蘭人。學生時期曾參加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地下活動。早期詩作帶有未來主義色彩。十月革命後的《我們的進行曲》、《革命頌》等詩作歌頌了十月革命,呼籲藝術家同革命結合。 1919年後參加《羅斯塔之窗》工作,寫詩作畫同反對派進行鬥爭。 1924年列寧逝世後,發表長詩《列寧》,表達對其之深切哀悼。曾出訪過法國、西班牙、墨西哥、美國等國家,寫了《我發現美洲》、《百老匯》等國際題材的詩篇。還寫有《臭蟲》、《澡堂》等諷刺喜劇等作品。

與同時期另一位著名詩人葉賽寧不睦。葉賽寧說馬雅可夫斯基是“為了”什麼而寫詩,而自己則是“由於”什麼而寫詩。

1930年4月14日,因愛情失意及受有心人士毀謗等原因而開槍自殺。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