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諾貝爾獎得主時,瑞典文學院有時會作出令人吃驚的決定。大家都認為,瑞典文學院一直嚴守一項不成文的規定:不頒獎給任何在角逐諾貝爾獎期間在其本國政府裡擔任職務的作家。丘吉爾已於1951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這次,由於學院裡幾個重量級人物的堅持,以及輿論的呼籲,瑞典文學院終於決定不考慮這個禁忌。丘吉爾在1945年就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他被提名和平獎大致也是這個時候。那幾年他剛在大選中被工黨擊敗。那期間他的身份僅是一名國會議員、在野黨領袖,以及一名不折不扣的職業作家。此時瑞典文學院實際上有充裕的時間從容不迫地頒獎給他。丘吉爾在下野6年中,專心致志地撰寫六卷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權威性記錄與回憶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其最後一卷於1953年問世。或許瑞典文學院決定要等這本回憶錄完全告一段落才肯頒獎給他。果然,在頒獎典禮上,委員會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列為獲獎作品。

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角逐並不很激烈。瑞典筆會在會長威廉親王的領導下,曾於數年前推薦過幾位作家,而且都大獲全勝。不過,這次他推荐一位英國作家———福斯特卻沒有中標。在其餘的25名競選者當中,包括美國的海明威、冰島的拉克斯內斯以及西班牙的希梅內斯;這3人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陸續獲獎。這些人對丘吉爾並未造成太大的威脅。 10月15日,瑞典文學院終於投票將獎金頒給丘吉爾,理由是:“由於他在描繪歷史與傳記方面之造詣和他那捍衛人的崇高價值的傑出演講。”

更多信息: www.people.com.cn